欢迎光临中华时代环球网 ( www.zhsdhqw.org )        登陆  |  注册

当前位置:首页 > 历史人物

明代“戴茅草”变卖田产搞扶贫

录入日期:2017-12-31  阅读: 1948

文章来源:北京青年报

    明代嘉庆年间的戴伟,是兖州府郓城县(今属山东)人,嘉靖四十五年(1566年)在乡试中一举夺魁,考中举人,被朝廷任命为砀山知县。戴伟上任之初,看到的砀山县是田园荒芜,茅草丛生,一片荒凉。百姓面黄肌瘦,衣衫褴褛,逃荒者不绝于道。为了改变百姓的贫困面貌,戴伟花了足足一个多月的时间,跑遍了全县的村寨,访问百姓,察看灾情。原来这砀山县土地瘠薄,到处是飞沙,加之官府只知横征暴敛,不注重发展生产,致使田地失耕失种严重,出现了大批撂荒,茅草遍地,十分刺眼。

    摸清了情况后,戴伟马上上报,直至上书朝廷,要求减免该县赋税,放粮赈济百姓,帮助恢复生产。但是戴伟的报告迟迟没有批下来。百姓的贫困容不得等待,无奈戴伟只好自己想办法为民解难。他决定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和老家的田产作为激励资金,帮助百姓恢复和发展生产。他回到家乡,向老母亲述说了砀山县百姓的贫困情况以及自己的打算。老母亲听后为之潸然落泪,对戴伟的想法很是支持。把家里能变卖的东西都换成钱,让戴伟去救济帮助砀山的百姓。戴伟带着自己的资金回到砀山,马上召集县属的各级干部开会,商议消灭田间的茅草,变荒地为良田的办法。

    为了激发众百姓消灭茅草的积极性,他贴出告示,通告全县百姓,凡是开荒刨得的茅草,县衙一律按价收买,三个青钱一斤,过完数后仍将茅草返归百姓,让百姓运回家里做饲养牲畜的饲料。同时还规定,谁开的荒田谁耕种,免交赋税一年。布告一贴,很快传开。百姓看到这一政策后,十分振奋,农人们既可开荒种田,又可换钱买米下锅,全县百姓欣喜无比,纷纷下地刨茅草。就连原本流落他乡逃荒要饭的百姓也都闻讯陆续归来。经过一冬一春,各家各户都刨出一大堆茅草,开垦出一大片荒地。加上原有的良田,算起来全县可耕地已达到一半以上。

    荒地开垦出来了,为了帮助百姓买种子,戴伟只好二次返乡,卖了自家大片土地和四十余间房屋。戴伟把变卖家产所得的资金在郓城老家设站收购棉花、高粱、谷子、大豆种子,用铁轮大车运往砀山县。在戴伟的带动和感召下,砀山县的其他官吏和当地开明士绅,也都开始捐款,帮助百姓购买种子,并且一百亩地配一犋牲口。经过深刨茅根,砀山县的飞沙地变成了二合土、蒙金地。一年之后,挣扎在饥饿线上的砀山百姓生产生活大为改善。放眼望去,砀山遍地高粱红、谷子黄、棉花白,菜花飘香,一派丰收的景象。

    隆庆四年(1570年),在砀山县令任上近四年的戴伟升任顺德府通判(相当于地级市副市长)。砀山百姓依依不舍,自发来到县衙,苦苦挽留,不忍戴伟离去。戴伟含泪与砀山百姓惜别,踏上赴任的征途。

    为纪念戴伟开荒刨茅草之事,百姓称他为“戴茅草”,并赠送金匾一块,上书“民之父母”四个金字。后来,砀山民间流传开了这样一首民谣:“旧时茅草遍砀山,来了恩人戴知县,茅草除尽地改良,大囤流来小囤满,吃水不忘记挖井人,吃馍不忘戴青天”。恐怕这是对戴伟的最高评价吧!

编辑:马晓阁

中华时代环球网版权声明:凡注明来源为“中华时代环球网:xxx(署名)”,除与中华时代环球网同意授权的网站外,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、使用,违者必究。如需使用,请与本站联系;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中华时代环球网)”的图片或文字,均转载与其他媒体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但并不意味着中华时代环球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,文章内容仅供参考。其他媒体如需转载,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,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,想了解更多内容,请登录网站http://www.zhsdhqw.org
  • 热点
  • 反腐
  • 法制
  • 国内
  • 国际

新闻及列表右侧广告

共青团渭南师范学院第四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

2024年3月30日,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渭南师范... ... [详细]